近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、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》指出,要不断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组织保证。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农村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,要在队伍建设、工作方法、考评机制上下功夫,建强村级党组织,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走出新路子。
聚焦队伍建设,筑牢“红色根基”。“为政之要,惟在得人”。农村党组织队伍是农村工作推进落实的主力军,是农村群众的主心骨,只有把打造过硬农村干部人才队伍作为重中之重,才能进一步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夯实组织基础。想要选优、配强农村党组织队伍,首先要严把“入口”关。破除论资排辈观念,把能否带领党员群众致富作为选配村党支部书记的重要标尺,将那些信仰坚定、作风正派、有能力有愿望带领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党员选出来。其次要抓好“学习关”。围绕当前工作要点,有针对性组织开展学习,解放思想,更新观念,提高干事创业水平。最后要疏通“出口”关。对现任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逐一“过筛子”,对一些不安心本职工作、办事不公、以权谋私、群众不满的村干部及时调整,以增强村干部的竞争意识、危机意识、争先意识。
创新工作方法,增长“红色智慧”。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。农村基层党组织担负着直接联系、宣传组织、团结农民群众,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农村基层的重要责任,首先是“走出去”,群众在哪儿,“禾场话事”就搬到哪儿,一个院子,一片空地,小板凳一放,党员群众围坐在一起就开讲。用身边的小变化展示大发展,用小故事反映大时代,使群众真正了解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与政策,坚定不移听党话、感党恩、跟党走。其次要“引进来”。因地制宜、多措并举,积极引进新型经营主体,采取党政主导、市场运作、村民参与的方式,建强班子、找准路径、盘活资源、激活动力、用活人才,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,带领群众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上下求索。
完善考评机制,点燃“红色引擎”。“赏当其劳,无功者自退;罚当其罪,为恶者戒惧”。只有用好考核“指挥棒”,才能让想干事、干成事的干部拥有舞台,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,真正为农村组织工作赋能。要完善以解决实际问题、让村民群众满意为导向的村级组织考核评价机制,坚决杜绝简单以“是否留痕”考核村级组织实绩的行为。通过开展采取现场看、随机问、入户听、集中谈等方式,真正把情况考查准确、考察全面。把日常考核做实,把日常考核情况记录下来,最终在年底考核使用。把真干假干、干多干少、干好干坏辨别出来,区分出优良中差,切实增强考核结果的真实性、精准度。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绩效补贴挂钩,实现奖优罚劣,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。